1.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类型:要进行特定的测量工作,先要考虑传感器的原理,分析各种因素后再确定类型。因为即使测量相同的物理量,也有多种传感器可供选择。那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,得根据待测特性和传感器的条件来考虑。主要包括范围的大小、位置对传感器的体积要求、测量方法是接触式或非接触式、信号提取方法、有线或非接触式测量、传感器源
2.灵敏度选择:通常,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,我们都期望传感器的灵敏度更高,因为当灵敏度高时,对应于测量的变化的输出信号更有利于信号处理。但是,应该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高,与测量无关的外部噪声容易混入,并且被放大系统放大,这影响测量精度。因此,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具有很高的抗噪性,尽量减少外界信号的干扰。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方向性的,当测量的是单个矢量时,其方向性要求很高时,应选择灵敏度较小的其他传感器。如果测量的多维矢量,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尽可能小。
3.频率响应特性: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要测量的频率范围。测量条件须在允许的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。实际上,传感器的响应总是有一定的延迟。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很高,可测量的信号频率范围很宽。由于结构特性的影响,机械系统的惯性很大,并且低频传感器可以测量的信号频率很低。在动态测量中,响应特性应基于信号的特性,以避免产生。
4.线性范围:传感器的线性范围是输出与输入成比例的范围。理论上,在此范围内,灵敏度保持不变,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,范围越大,测量精度也越高。选择传感器时,确定传感器类型时,先需要确定范围是否令人满意。但实际上,任何传感器都不能确保线性,其线性度是相对的。当所需的测量精度相对较低时,具有较小非线性误差的传感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近似为线性,这为测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
5.稳定性: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,其保持性能的能力不会改变。除了传感器本身的结构之外,影响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使用传感器的环境。因此,为了使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,传感器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。在选择传感器之前,请调查其使用环境,根据具体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传感器,或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环境的影响。在某些需要长期使用传感器且易于更换或校准的应用中,所选传感器更严格,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
6.准确度:准确度是传感器的重要性能指标。它是与整个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相关的重要链接。因此在满足相同测量的许多传感器中,选择更便宜和更简单的传感器。如果测量的目的是定性分析,则可以选择具有高重复性的传感器。如果是定量分析,须获得准确的测量,并且可以选择具有精度水平的传感器。对于某些特殊应用,如果无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,则需要自行设计和制造传感器。自制传感器的性能应符合要求。